育才四小:共读共学,从“新”出发

[作者: 更新时间: 2022-06-21 ]

2022年6月9日星期四晚7:30,南山区小学数学教师相聚在云端,共同开展关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的第四期线上研讨会。此次解读研讨活动由广东省特级教师、南山区名师赵莹主任带领工作室成员许勇老师和韦潞莹老师进行解读,本次解读主题为《标新“例”异》,围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两个领域开展,活动分为课标解读、课例分析、答疑解惑、总结发言四个部分。

一、课标解读:《标新“例”异》


首先,赵老师从目录、表格梳理两方面入手概述两个板块的整体情况。

 
 

接着,赵老师从“综合与实践”“统计与概率”分述2022版课标如何标新“例”异。

(一)统计与概率

赵老师通过一副统计图,简洁直观地为大家指出课标新在何处。从横轴来看,三个学段描述都指向了数据意识,明确了素养导向;从纵轴看创新加入了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也就是指向“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和“怎么教学”,三个学段在此结构上分述延展。


另外,就“例”异角度来说,2022版增加了现实的问题情境,比如跳绳达标、套圈游戏、空气质量、人造卫星、上学时间。增加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统计量的描述,其中平均数增加了比重,百分数更换了领域。


具体来说,赵老师以“平均数”的例43《“三百星”的故事》为例,让大家理解平均数的生活味与统计味;再以“平均数”的例40《哪个小组跳绳水平高》为例,让大家体会平均数集中趋势在教学评的一体化呈现,感悟平均数在统计与概率领域的统计意义所在。

 
 

接着,赵老师以“百分数”的例46《确定五年级学生跳绳达标线》,结合教学过程,说明如何学生感悟百分数的统计意义,以及对决策所起到的作用。

(二)综合与实践

赵老师指出新课标中“综合与实践”领域不仅已经成为一个重要领域,而且增添许多新要求——“四基”+“四能”+“核心素养”,新增部分简单概括包括一乘四加,学科课时×10%=综合与实践的课时量,加入了常见的量,加入了跨学科融合,加入了与生活和传统文化的联系。


另外,就“例”异角度来说,赵老师在罗列“综合与实践”领域给出的15个参考例子的基础上,用两个比喻举两个例子来为教学指明方向,一是寻找“大”象,二是自驾“用”车,“大”对应着综合,大问题大任务的大,“用”对应着实践,学以致用的用。把“大象”和“用车”讲明白,综合与实践也就能掌握。



接着赵老师结合自身工作室的具体情况与实践成果,介绍了项目学习开展的两条路径,其一是从多学科课标入手,自上而下的设计问题驱动项目学习,如第三学段的主题活动3《体育中的数学》为例,结合国测、省测的实例,向大家阐明如何响应课标中“感悟数学在体育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一要求。其二是从学生身边的问题开始,自下而上地抓住问题开展项目学习,如2020年网课时创编的《疫情中的数学》等。


二、课例分析:大单元学历案

许勇老师结合自己亲身实践过的“如何设计出有数学味的数学步道”(后简称“数学步道”)这个项目学习案例和大家分享大单元学历案。


大单元学历案源自崔允漷老师,主要包括六个要素:单元名称与课时、单元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历程、作业与检测、学后反思。


接着,许老师按照“你将学哪些知识(课时安排)”“ 期望你学什么(单元目标)”“给你支招(为何学、如何学)”与“每个分课时的课时目标和评价任务”与大家详细分享“数学步道”。

就课时安排而言,第1课时对应单元学习的探讨,搭建项目框架,明确所需知识,根据讨论的内容进行分组分工,然后写计划书。第2课时,统一计划书,学习什么是面积和面积单位。第3课时,学习怎么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并现场测量和记录数据。第4课时,计算数学步道的面积及面积单位转化的知识。第5课时,就是单元学习评价。

就单元目标而言,主要有三维目标。同时许老师指出,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只是一个设计者和组织者,要将学的任务交给学生,教师只需要对过程进行监控就行。

就为何学、如何学而言,许老师特别强调学历案是给学生看的,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在经过完整的项目学习后,许老师组织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统计的结果进行分析,设计了“我心中的数学步道”,并请来设计公司,一起经过多次讨论设计出来的平面图和效果图,学生成就感极强,这个项目也纳入到了学校的规划中。通过这个项目学习,许老师自己也获益匪浅,主要有以下几点感悟:1.问题的背景具有现实意义。2.探究过程中寻找问题与数学知识间的联系,通过大单元项目架构起来。3.活动的操作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遵循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延伸的逻辑性。

三、答疑解惑

韦潞莹老师就会议前大家提到的三个疑问来组织讨论,在此基础上简述自己的看法。


问题1:多个内容纳入了统计与概率,但教材没变,老师对教学目标难准确定位。

文理学校李靖老师从行为动词和知识间的前后关联角度分享了自己的看法。然后韦老师采取“标新‘例’异”的思路,以百分数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进一步探讨。


问题2:原来综合实践的评价更注重过程性,现在调整后,如何更科学评价?

文理学校吴仪楷老师结合过程性评价和创新性评价两个方面简述自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韦老师提出综合与实践板块的评价将“从不会考到喜欢考,也不是学了也不考”,因此我们需要多方式、多主体、多维度来对它的学习进行科学评价。


问题3:综合与实践主要包括主题活动和项目学习,二者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文理学校陈沛玲老师结合自己对课标的解读谈了自己的想法。接着韦老师从主题活动和项目学习的内涵入手,分别结合“主题活动:时间在哪里”“项目学习:营养午餐”两个例子,阐述二者的区别,并指出二者在学习目标、问题解决、学习过程、师生角色等四方面的区别。


四、总结讲话

最后,南山区教研员陈清容老师对此次会议的组织和内容进行了细致全面的点评和指导。陈老师指出会议节奏紧凑,内容充实,形式新颖,参与面广;整体内容有理论,有实践,让老师们在学习中既能仰望天空,又能脚踏实地。